■ 誤會篇《319旅行事誌–筱雲悵然》
世事,有意外,就會有誤會;誤會,是旅行中無法避免的事。
8月27日(六)經豐原往潭子行進,臨時起意前往朋友曾建議的「摘星山莊」參訪。但由於事先並沒有準備資料,路況又不熟,僅僅知道是座古蹟而已,也許碰碰好運氣。但是繞了一圈潭子,既沒有「摘星山莊」的路標,一般路人幾乎沒有人聽說過「摘星山莊」,甚至有人還反問是渡假山莊嗎?還沒開始,就已經一頭霧水了。
只好硬著頭皮,向當地潭子警駐所尋求協助。在櫃檯執勤的警員先生對於「摘星山莊」仍然露出一臉疑惑,乃轉身向辦公室的同事求救,從辦公室內走出一位一線三星的老警員,仔細地把每個轉彎地點的特徵與約略的里程,畫在廣告紙的背面上,詳盡的程度令人折服,真不愧為是人民的褓母。
小心謹慎地按著老警員地圖行駛,核對地圖上的每一個提示,驚訝老警員的對地方熟稔的程度,可是越走越慌,因為開的3000cc大噸位的旅行車,在田野間產業道路轉來轉去的路況,簡直就像以前在考駕照的S型彎道。
好不容易,轉出產業道路,但是怎麼會是三角村(神岡鄉)?下車詢問才知道山莊「古蹟」就在前頭不到兩百公尺處,心裡很高興,便把車子停在「古蹟」的門口,記得當時,幾乎是以朝聖的心情徒步進入。

一進門,果然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燕尾門樓,庭院停放著幾部轎車,「古蹟」的門並沒有關上,門牆上寫著「私人住宅請留步,謝絕參觀敬請合作」,另外一面也寫道:「謝絕參觀攝影」,但門匾上卻是「筱雲山莊」四個大字。
「怎麼摘星變成筱雲,難道老警員搞錯古蹟位置了?」眼看是私人宅院,也不便多做停留,隨手拍了張門樓的照片留念。悻悻然走出筱雲山莊,便走向對面西藥房詢問真正的「摘星山莊」在哪兒?
西藥房老闆說:「這裡是筱雲山莊,不是摘星山莊。你要從大豐路直走轉大馬路第二個紅綠燈左轉就是潭富路,到一家什麼電子公司附近,你再問人家就知道了。」聽藥房老闆一說完,著實放心多了。
依照藥房老闆的指示,很快找到電子公司,在詢問附近的店家時,還是沒有人知道確切的位置,僅表示有聽說過而已。
「摘星山莊」果然神秘。看著車上的時鐘,已經快11點,為了「摘星」已經耗費兩個多鐘頭。但越是這種窘迫的氣壓,越發能夠激起我找尋到底的戰鬥意志。繼續延著潭富路問,就不相信「摘不到星星」。


其實,描述這段問路、尋路的過程,真像「歹戲拖棚」,即沒有曲折離奇的遭遇,冗長而無趣味。要是能用比劃的,應該會快一些。
就在情緒接近氣急敗壞的霎那,一家柑仔店的老闆娘適時地回應我:「你是說那個在十年前已被拆毀一半的古厝啊!921大地震又倒一半了,就在前面巷子裡,沿著做車床工廠旁的黑牆,走進去就可以看見。」聽到這裡,像是突然被澆了一盆冷水,全身濕答答的,一顆熱切的心,立刻化為灰燼,僅存著最後的些許餘溫。
決心要眼見為憑。順著車床工場旁進去,果然有一面古老的黑牆,盡頭就是稻田,但一片片浪形鋼板包圍起來,什麼也看不見。隔壁的歐巴桑告訴我:「好幾個月前,縣政府才請人圍起來,聽說是古績要整修,到現在一直也沒動靜。」還是不相信,硬是爬上圍牆,看了一遭,拍了照片,才算真正對「摘星」死心;而「摘星」之行終成了一場真實的夢。
為了一個突發的意念,整個早上就耗在找尋一幢早已坍塌而正待重建的古蹟,最後還不得其門而入。正當陷入哭笑不得的懊惱時,忽然「筱雲山莊」門樓的畫面竟在腦海裡恍動,或許應該前去求證老天爺陰錯陽差的安排,內心有一股莫名的力量督促著我。
意識彎轉就像操縱方向盤,是不用經過引擎同意的,只需告知;毫不猶豫地立即折返「筱雲山莊」。而那幸運的樓門還沒關上,友善地等待拜訪。

在門樓前佇立仰視了幾分鐘,才鼓足了勇敢的氣體,推開那扇半掩半閉的歷史古門。不遠處的花園,正有一對老夫婦彎身鋤草,而古門澀動的聲響就像警報系統般,讓老夫婦同時起身迎向我走來。「先生,你請進,不知道有什麼事?」老太太親切地引導我在門樓前樹蔭的石椅坐下,滿頭大汗的老先生順勢斜躺在椅子上歇息。
把找尋「摘星山莊」失落的過程,向他們做了完整地敘述,也希望自己有榮幸拜訪「筱雲山莊」,希望他們兩位老人家成全心願。老先生沒有拒絕我的要求,起身指著廳堂:「你可以拍照,但不要用flash。並不是我們要拒絕外人,我們 是被偷怕了,也被拍煩了。這裡不是觀光地區,到別人家裡作客,也要有一定的禮數;許多人是來『參觀』」古厝,不是來『拜訪』古厝的。社會愈來愈亂,實在沒辦法讓人放心!」老先生說出他深沉的感嘆,尤其是對「參觀」與「拜訪」的解釋,更改變自己此後訪問古厝的態度與心情。
老太太接著也把她在呂家過往的生活點滴,敘述庭院後方幾處荒廢的角落,昔日的繁華景緻,門樓也是目前台灣少有的建築風格。老太太說他們是利用假日回來整理庭院,待會兒就必須回台中吃午飯,不能繼續陪我,希望我自己慢慢瀏覽欣賞。而對他們兩位老人家 的信任除了感謝之外,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話語。
其實,在「誤會筱雲」之前,對「古厝」(註)的概念大多存在史蹟裡、在書本上,尤其是一般民間古宅,從來沒有就這麼親近和善地出現在真實的生活裡;「筱雲山莊」那扇半開半掩的樓門,好似「訪古之門」,從此開啟了一場古今的晤會。也體驗「誤會」真的有美麗的可能!
為了能夠對目前尚存於台灣民間的古宅,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,而展開了台灣古厝的現況蒐集與踏查,而整個拜訪的行程係以1980年代台灣十大民間古宅的腳本,不斷地融入在自己規劃的326旅程中。

而這鐵定是一個不會結束的行程;因為拜訪過的每一棟老房子,都成了老朋友。每當行程路過的時候,方向盤總會禁不住地轉彎,再前去探望它、關懷它、問候它還好嗎 ……?
阿達碼 2005/12/18 彰化芳苑
說明:
台灣官方的「古蹟」列表中裡有許多古厝,但存在台灣的民間社會仍有諸多的古宅仍不願意被列入官方的「古蹟」。 筱雲山莊目前為私人 生活宅院,入內拍照與拜訪請取得住戶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