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24 年 11 月 1 日

二十五年前,第一次到這裡來的目的,是為了與女朋友約會;而最近的十年來,每每到這裡來的目的,卻都是為了遊行示威。 但今天沒有溫存眷念,也沒有激情抗爭,只有到此一遊的簡單心情。
中正紀念堂宏偉的外觀係仿北京天壇與埃及金字塔的混合體,以中國帝王宮殿與陵墓的規模建造,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啟用。80年代曾獲選國際 旅遊人士台北十大建築之首。紀念堂園區建築採「三山」佈局,以國家劇院為 「 廡殿」,音樂廳為「歇山」,與紀念堂之八角頂,構成三山鼎立的勢面。
中正紀念堂的建築本體充滿了個人的崇拜意象與豐富的政治語彙。例如:紀念堂以方型格式置於三層的基礎中央之上,寓意「中正」,三層基礎則代表三民主義與民有、民治、民享。而至大廳的石階共為89級(石階第一層23級,第二、三層22級,第四層17級,大廳5級) 表示蔣中正享年89歲。
園區建築的整體外觀全漆以藍、白為基色,大廳 與展示會場均鋪上紅色地毯,營造出青天、白日、滿地紅的空間意識。建築位向採座東朝西,乃是遙望中國大陸原鄉之意。堂頂寶塔以「人」字形交互構成八角塔頂,乃代表天人合一與八德的意涵。尤其是「御路」 圖騰與「瞻仰大道」的中軸縱深與面寬,是中國封建帝制時代獨有的規格。
設計者巧妙地運用各種的尺寸、顏色、形體等表徵,處處顯露出對當權者的崇拜與諂媚,算是國民黨蔣中正時期統治台灣的重要見證之一。
在一般的旅遊雜誌或媒體上出現的中正紀念堂,總是藍天白雲的布景,或者是燈火輝煌的夜景,大概很少人會選擇在陰霾且細雨紛飛的黃昏,拍攝中正紀念堂。
這是「中正廟」的另一種景緻,沒有特別的意涵。而灰冷的色調也與旅行的心情無關。
阿達碼 2006/01/11 彰化芳苑